文章摘要: 遥想当年春节,抢红包之势一发不可收拾,以微信最为疯狂,不错,小编也是抢红包大军的一员。为什么今天要说微信红包呢?是因为今天小编遇到了一个很”特立独行“的公司,用微信红包给员工发工资。事情是这样的,
遥想当年春节,抢红包之势一发不可收拾,以微信最为疯狂,不错,小编也是抢红包大军的一员。为什么今天要说微信红包呢?是因为今天小编遇到了一个很”特立独行“的公司,用微信红包给员工发工资。
事情是这样的,某公司用微信红包给员工发工资,但是员工并没有收到红包。这就奇怪了,难不成钱还能长腿飞了?双方争执不下,就去申请了仲裁。
在仲裁庭上,公司负责人依然称其已经将工资发放给员工,还把自己的手机上记录拿给仲裁员看,确实有发过大笔金额的红包,但是员工手机上却没有显示收到红包的记录。其实微信平台上的信息是属于电子数据的一种。但是微信内容如果作为呈堂证供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。比如说,微信发送信息的备注名字可以改,微信也不是实名制的你不能查到发送的这个人是不是本人;另外,微信的对话是可以删除的,如果被删掉了一部分,剩下的就是断章取义了,没有正规和专门的鉴定机构,微信对话作为呈堂证供还是有待考量的。
所以仲裁的结果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,公司负责人没有提供有力的证据证明发过工资,所以败诉了。。。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85号